毛囊炎专科治疗医院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专业能力提升震惊药店的联合用药竟然 [复制链接]

1#

张惠是某药店的店员,学习中,她看到不少资料上关联用药时都以“主药+辅药”的方式来推荐,比如,治疗慢性湿疹,主药是某种中药或西药的软膏,辅药是湿*清胶囊,这不对呀,湿*清在治疗慢性湿疹时怎么会是辅药呢?

之所以被当成辅药是因为销售中,往往大家会习惯先拿软膏,然后再去推荐口服药,而且多数顾客往往最后就选一个软膏解决问题,但是湿*清的治疗价值却被“辅助”化了,而其实,在这一治疗中,两都都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,那怎么大家还以主+辅来推荐呢?看来是有问题的。

笔者分析了许多药店圈现有的各类疾病专业解决方案,发现不仅只是张惠所看到的这一点。我们再以胃溃疡的治疗来分析,我们进行四联治疗时,常用奥美拉唑+克拉霉素+替硝唑+枸橼酸铋钾颗粒,有时还会加上制酸止痛的中成药,在关联时,唯有奥美拉唑被当成了主药,而其他药则常被列为辅药,可这是不对的。

四联治疗中,每一种药都很重要,以主辅来分明显就有其局限性,而且不科学。

在医学中,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,我们对疾病的治疗遵循最基本的两点:对因与对症,当然还有饮食与运动等,这个不在此讲。

对因治疗是从疾病引起的原因角度来思考的,比如上面的克拉霉素+替硝唑是从抗HP角度来用药的,而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,从源头控制胃酸,枸橼酸铋钾颗粒是帮助修复胃粘膜,都是从病因角度来给药的。

对症治疗,我们以牙痛来举例,以布洛芬是对症止痛治疗,以甲硝唑是针对厌氧菌感染,牛*解*片是清热解*,都是从对因角度来用药的。

当我们以对因+对症治疗来考虑就能厘清门店的商品了,事实上,医学中也没有主+辅的概念,从现实来看,主+辅也确实有其不严谨之处,而且也不适合再延用了。

笔者甚至在不少资料中看到了关联用药本末倒置,有些显得很乱,即使分类了也不太清晰,而且往往都把中成药当成辅助用药,事实上,并不是说中成药就是辅助用药。

这里,有的同事会说,那也可以优化成主药1+主药2+主药3+辅药1+辅药2等方式来做呀,其实,这种方式仍只是在误导我们的药店同事,用药的关键在于适合与否,而不是在区分层次,再说,主药1+主药2+主药3,看起来不就有问题吗,到底哪个是主药呢?

我们有严谨的科学思维不去规范,而以降低标准去帮助理解,但带来了对整个用药指导的一种误导,使得我们的药店同事往往去拿主药,却不明白联合的价值,关联的核心是要解决顾客病痛的,所以,我们要用对因+对症治的正确思维去引导顾客,医生也是这样考虑用药的。

?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