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经济日报
年,考验着每一个餐饮人的心脏。
经历春节“冰点”,又遭遇6月北京疫情“二轮冲击”,过去半年餐饮业如同坐上“过山车”般起起落落,描画下一条跌宕曲折的“生存线”。
疫情之下,中国餐饮业经历了怎样的“至暗时刻”?又是如何奋力挣扎、绝地求生?经历疫情洗牌的餐饮业,未来将走向何方?
餐饮业坐上“过山车”
在手机上刷到“三文鱼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”的新闻时,将太无二执行总经理周振鹏有些不敢相信。过去几个月,这家日料企业为了求生存,不得不“断臂求生”关掉部分门店,6月初企业经营已经明显好转,可就在这个当口,新发地疫情突然出现,且“矛头”直指海鲜。
“那感觉,就像坐上了过山车。”周振鹏说。
何强是中国饭店协会海鲜专业委员会主席,也是清香阁清真海鲜董事长。他告诉记者,6月门店营业额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七八成,新发地疫情出现第二天,营收断崖式下跌到不足20%。
上周出炉的中国经济“半年报”显示,上半年,我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32.8%。
“活下去。”这是过去半年,餐饮人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。
时间回到2月。
今年春节早。元旦刚过,人们已经开始忙着置办年货、订年夜饭。餐饮业盼来了一年中最宝贵的“黄金期”,不少饭店订单从大年三十排到了正月十五。就在餐饮人摩拳擦掌,准备在这个春节“甩开膀子大干一场”的时候,疫情来了。
山东凯瑞商业集团董事长赵孝国说,春节期间,集团旗下餐饮门店预定的1.6万多桌几乎全部被退订。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白森森告诉记者,集团所属餐饮门店年夜饭包间退订率50%,大厅退订七成以上。
几乎一夜之间,餐饮业跌入“至暗时刻”。中国饭店协会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,春节期间营收减少八成以上的餐企占比88%,部分餐企停业止损。
大年初三,北京华天旗下门店开始摆起“马路菜场”,把春节前储备的蔬菜食材低价卖给周边居民。一天,白森森去同和居月坛店巡店,赶上北京下大雪,天特别冷。到了门口,他看见餐厅人员全都裹着军大衣守在摊前,个个冻得直跺脚,却依然在卖力地吆喝、摆菜、装菜。
“那一瞬间我特别感动。华天人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儿让我坚信,不管多难,我们一定能挺过去,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。”白森森说。
企业上演“绝地求生”
疫情冲击下,餐饮企业纷纷开启“自救”模式。
北京华天旗下二友居、同春园等门店发力线上外卖,利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