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://www.wzqsyl.com/m/(报告出品方/作者:华创证券,王薇娜)
一、海外大市值餐企估值变化复盘
海外餐饮口味相对简单,老化迭代风险较小,美股餐企多为快餐,模型相对稳定,开店空间较为确定,且相对弱化“翻台”,对同店销售更为敏感。从美国上市餐饮公司整体估值来看,目前休闲餐饮品类餐厅(墨式烧烤等)相比正餐品类(达登饭店)和快餐品类(百胜中国、麦当劳)享受更高估值。正常年份里,美股正餐餐企平均估值为20X左右,快餐餐企平均估值为25X左右,休闲餐饮品类餐企估值在50X左右。
影响估值的主要因素。
疫情以来,各家美股上市餐企估值波动加大的同时有不同幅度上涨,估值变动原因为EPS下滑(除百胜中国和墨式烧烤),和股价上涨。主业在美国的餐饮公司中,墨式烧烤EPS下滑幅度最小,模型韧性最好,同属于休闲快餐的shakeshack因为门店数量较少且大部分门店位于一线城市的高势能点位,受疫情影响业绩恢复不及预期。
若从ROE角度比较直营和加盟模式餐企(选择主营业务在中国的百胜中国和美国的墨式烧烤,以及具备加盟和地产属性的麦当劳):麦当劳因大量回购股票、净资产为负,导致ROE不可比,同时因自有或廉价长租大量物业,向加盟商赚取租金差价,又以加盟为主,净利率更高,表现更稳定。直营模式为主的墨式烧烤和百胜中国资产周转效率好于麦当劳。
复盘海外餐企可以发现,餐饮公司因为品牌势能建立之后的3-5年业绩确定性比较强,这一阶段通常会通过快速拓店扩大市场份额,因为高门店数量增长+高同店增长,品牌势能处于上升期,往往享受较高估值溢价。
但是很多公司都会出现管理层判断失误,扩张激进,导致门店质量下滑,或者是产品不稳定,或者加密过快,新店对老店分流严重,因此之后需要放缓开店。校准和调整模型所需时间不一,在此阶段,公司估值中枢下移,逐渐回归正常,这个阶段,较好的产品模型、强有力的管理层可以有效提振市场信心,比如年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回归,年麦当劳更换管理层。公司经营策略,改革成效是否有效,主要反应在同店增速或翻台率上。
目前来看穿越周期的餐饮品牌,如肯德基、麦当劳、星巴克,疫情之前都是每年单个位数同店增长,大概5%上下浮动,同店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创新,市场营销宣传,年轻化(如做联名触及新消费人群,eg:肯德基和原神联名),以及数字化升级对人力费用的节省。除此之外不过时的餐饮品牌经营的品类属于标准化程度高,需求不容易过时,刚需属性强且消费场景一直存在的餐饮类型,如西式快餐,咖啡等。
(一)星巴克:现制饮品行业龙头,疫情前同店保持单个位数增长,疫情后中美同店恢复逐渐分化
1、年-年,深耕区域,建立品牌:经营业绩与估值共同驱动市值及股价高增长:
年,星巴克上市。年至年,星巴克市值由1.44亿美元上升至83.27亿美元,CAGR为66%,股价由0.37美元上升至4.74美元,CAGR为37%。同期,EPS和P/E的CAGR分别为42%和10%,双击明显,业绩主导估值提升。在星巴克发展初期,股价受业绩增长和高估值共同驱动上升,独特的第三空间+现磨高品质咖啡饮品模式被看好,预期未来增速高,潜力大,发展空间广阔。
这一阶段业绩主导估值提升:
1、公司处于快速增长期,由区域走向全国,迅速扩张,年末84家店,年末家店。
2、产品创新的同时,单店模型保持稳定,驱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,年-年,星巴克同店增长分别为21%,17%,19%,19%。年随着公司向东海岸扩张,同店增长出现下滑,但随着新店模型稳定和经营模式成熟,同店稳定在6%左右。
3、这一阶段规模效应,管理规范化导致各项成本费用率略有下降,净利率稳定在6%。
4、市场竞争格局来看,竞争对手少或门店数量不足以对星巴克构成威胁,扩张速度很慢,或被星巴克收购,
5、体验式营销和公司正面友好文化的输出降低了广告支出,提升顾客认可度,逐渐形成忠实顾客群体。
2、年-年,舒尔茨离开,盲目扩张,忽略核心产品和店内体验
当一家连锁现制饮品企业发展时,遇到的内部问题可能有追求高速扩张而忽视产品质量和店内体验,加盟店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无法保证与直营店一致。新门店数量的高速增加给已成熟老店带来营收和分流压力。公司核心价值观以及管理战略发生变化,不符合公司已有品牌认知。年星巴克灵魂人物舒尔茨不再担任星巴克CEO,原首席营运长奥林史密斯成为CEO。星巴克在增加已进入城市门店数量的同时不断开辟新区域,直营店和加盟店快速增加的同时忽视了店内体验和服务水平。年,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3%,全球同店销售首次为负。
这一阶段市值变动由估值驱动,营收增速随规模扩张放缓
年至年,星巴克市值由83.27亿美元下降至69.58亿美元,降幅为16%,股价由4.74美元下降至4.06美元,降幅为14%。年-年,EPS值上升%,P/E值下降89%。这一阶段公司市值和股价变动主要受估值下降影响。
这一阶段估值中枢略有下降,但是仍维持在高位,是因为:
经营层面,–年,加盟店比例迅速上升,规模效应红利持续,–年营收及净利增速随规模扩张放缓,原因在于:
a)忽视店内体验,同店下滑
年之前,营利高增速来源于店铺数量和同店销售的同比高增长
随着门店数量增加,新店对老店形成分流压力,年同店销售开始下降
年开始使用预磨咖啡粉制作饮品,这使咖啡的新鲜口感大打折扣
b)门店经营效率下降,各项成本费用上升
星巴克分区域建立烘焙工厂和配送仓库,区域内门店密度增加会对物流体系施压
销货成本(包括原材料成本,配送和运输费,店铺租金等)占比上升
店铺营运费用(人工培训成本和店内设备投入等)占比上升
c)专注于拓展已有产品线,产品创新能力下降
年-年,原有星冰乐产品线被拓展,增加了多种口味
新咖啡饮料创新不足,新品以茶饮为主
原有明星单品由于可复制性高,容易被其他品牌类似饮品替代:年-年,Dunkin’sDonuts,汉堡王和麦当劳陆续推出多种口味冰咖啡饮料,冲击了星巴克原有的市场份额
d)开始在亚太区扩张,开启第二增长曲线,打开想象空间
3、年-年,舒尔茨回归,战略调整,重回巅峰
(1)经营业绩好转和稳定高估值共同驱动市值上升,多次股票回购计划拉升股价
年,舒尔茨回归星巴克担任CEO,提出回归核心咖啡业务,提高店内体验。他提出星巴克新使命:激发孕育人文精神,提倡每人,每杯,每个社区。年起,股价和市值逐渐回升。年市值和股价分别为69.58亿美元和4.06美元,.12.06公司市值和股价分别为.07亿美元和.24美元,市值增幅达到%,CAGR为25%,股价增幅为%,CAGR为29%。这一阶段股价由经营业绩和估值共同驱动上涨。年-年,公司EPS和P/E的CAGR分别为32%和9%。年至今公司多次股票回购计划也拉升了股价,年至年,累计回购股票数量为4.32亿,合计金额约为亿美元。
年至疫情之前估值中枢下移,主要因为:
营收增速放缓,门店数量增速放缓,业绩压力下,公司更加重视开店质量而非开店速度,减少直营店铺,放缓加盟店扩张速度。
门店增速放缓2年后,同店增长明显提升,恢复到6%-8%左右,但近几年基本为小个位数增长,较难回到之前水平,因为新店会对老店客流分流,需要在快速开店和维持同店增长之间找到平衡。星巴克年估值大幅提升,主要因为年受疫情影响公司EPS大幅下滑。(报告来源:未来智库)
(二)麦当劳:快餐龙头,估值水平较为稳定,抗风险能力强,具有抵御行业周期下行属性
麦当劳的兴衰史与历届职业经理人决策有较大相关性,公司偏向于内部培养领导人才而非外部聘用,管理层较早开设汉堡大学和培训课程培养人才,公司设立继任计划,规定每个关键职位都需要有两名接班人——“一个现在就准备好接班,一个未来准备接班。
1、–:股价为业绩和估值双驱动模式:估值中枢为18X
年创立,年形成加盟+地产模式,年在纽交所上市,年之前为快速扩张期,-收入年复合增速为13%,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13.5%,门店CAGR为6.21%。-年为稳健增长期,收入年复合增速为8.1%,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9.5%,门店CAGR为9%
在美国本土,麦当劳在年之后就坚持着加盟模式,年开始全球扩张,年,美国以外门店占比为20%,年占比上升至27%,年,美国以外门店占比达到50%。随着加盟店比例不断上升,当前稳定在70%以上(加盟店和联营合营店的区别在于,加盟为麦当劳输出品牌/管理,模式更轻,而联营并非麦当劳完全控股),而直营店比例不断下降,当前不足10%。
–年:初期业绩下滑主要因管理层战略失误,后期新CEO采取稳健发展战略,门店扩张速度放缓,-年这一阶段营收CAGR为5.66%,净利润CAGR为8.84%,门店数量CAGR为1.54%,估值中枢为18X。
细分来看,-年的股价下滑主要由业绩下降,不及预期导致,表现为同店销售为负,加盟扩张过快,新店对老店形成分流,引起加盟商的不满,-年杰克格林伯格任CEO的5年间,美国国内门店数量增长了9%,海外门店数量增长了42%。门店增长过快,以及新备餐系统的使用导致出餐慢,产品质量不稳定,违背了快餐标准化初衷。
杰克格林伯格的战略失误:(初心是提供高品质更丰富的产品和人性化服务)
1、年,麦当劳开始在全美所有门店使用“madeforyou”新系统,使用了“快速烤炉”,自动控温的“启动区”等众多技术先进的设备,用来替代过去批量制作,保温,再加热的备餐方式。新系统带来额外成本支出,因为产品定制化,“按单定做”出餐速度大大下降,备餐流程由30秒拖长至2-3分钟。
2、价格方面通过降价吸引消费者:推出“1美元特价”活动,虽然1美元产品销量提升,但是汉堡快餐产品之间替代性较强,其他产品销量下滑,最终导致顾客ASP下降。(降价并非好策略,类比星巴克通过提价将同店由负扭正)
3、“DineInside”策略(在门店中推出传统正餐服务)被新CEO叫停,因为成本过高且收益不明显。
年Q4,新CEO坎塔卢波上任,开始改革,采取稳健发展战略,放弃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策略,追求更好的业务而不是更大的规模,回归快餐快速和标准化初衷,逐步关闭经营不善餐厅,卖掉在低利润率市场的门店,收益用于现有门店翻新改造和新品研发。主要措施有:
(一)收缩门店:关闭经营不善门店,放缓开新店,因麦当劳加盟店占比高,调整时间较久
(二)叫停之前的“DineInside”,“1美元特价”等收益不明显措施
(三)推出“胜利计划”,重视顾客意见,细化和量化每家店的考核指标(顾客取餐时间,产品温度,口味,清洁度,员工服务等维度),还聘请调查公司充当“神秘顾客”,定期公布考评结果。举办全球范围内的广告活动。
(四)缩短服务流程用时,细化店内SOP,改进产品口味,以沙拉,酸奶,水果等触及喜欢健康饮食人群。
(五)年在中国与中石化达成战略联盟,积极扩张海外,如日本和中国市场,并于年推出McCafe。
–年:稳定经营阶段,经营模式更加成熟,加盟店比例不断提升,同时公司在二级市场积极回购股票刺激股价,这一阶段,营收CAGR=-5.3%,净利润CAGR=-2.3%,门店CAGR=1.5%,估值中枢为23X,但13-15年曝光出食品安全问题,同店转负。
(三)墨式烧烤:在美国墨西哥菜系里处于龙头地位,同店增速高+业绩确定性强
墨式烧烤(ChipotleMexicanGrillInc)成立于年,主营墨西哥菜,目前为全直营模式,总部位于美国,主要售卖墨西哥卷饼和炸玉米饼等快速休闲饮食。年成为麦当劳子公司,在麦当劳支持下迅速扩张,年从麦当劳体系中剥离。定位快速休闲餐饮模式相比正餐模式更加标准化和方便快捷,而和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相比更加健康,食材以新鲜蔬菜、水果为主,冻品较少,公司自年开始推广“健康有机食品”概念,墨西哥卷饼又可以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口味需求,顾客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卷饼内的馅料,客单价在7-17美元不等。
因为公司定位休闲快餐,赛道增速高于餐饮行业平均,客单价高于快餐(快餐平均人均消费为6美元;休闲快餐在9-14美元不等),公司在美国墨西哥菜系里处于龙头地位,同店增速高+业绩确定性强,因此享受较高估值
公司年成立,98年公司成为麦当劳子公司,借鉴麦当劳标准化运营体系的同时形成自身特色,定位鲜食为主的健康饮食,以墨西哥卷饼,碗装菜,沙拉为主,在麦当劳支持下迅速开店,成立10年开店近家。年上市时从麦当劳体系剥离。年开始布局国际市场,但是仍以美国市场为主,当前99%门店在美国
1、–年:业绩和估值共同驱动股价上涨,营收CAGR为23.2%,门店数CAGR为15%,净利润CAGR为31.6%,估值中枢为42X。
2、-年,公司股价收到业绩影响下滑,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消费者流失,同店降为负,门店亏损严重,这一阶段营收CAGR=3%,净利润CAGR=-28%,门店CAGR=7.4%,估值中枢为80X。
3、–年:新任CEOBrianNiccol从4月开始实施提价方案,重点